一、測定原理
通過模擬藥品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的機械應力(如震動、摩擦),使用脆碎度測試儀使藥品在特定條件下滾動或摩擦,測定其質量損失百分比,以此評估藥品的脆碎度。
二、測定步驟(以《中國藥典》為例)
1. 儀器準備
- 脆碎度測試儀:需符合藥典標準,通常為圓筒形轉鼓,內徑280-300mm,深度70-80mm,轉速25±1轉/分鐘。
- 分析天平:精度0.1mg,用于稱量藥品質量。
- 篩網:孔徑符合藥典要求(如片劑常用1.0mm或0.8mm篩網)。
- 吹風機或軟毛刷:用于清除藥品表面粉末。
2. 樣品預處理
- 取樣:隨機取供試品至少20片(若單片質量差異大,需增加取樣量)。
- 初篩:將樣品置于篩網上,輕輕振動或用軟毛刷清除表面粉末,確保無細粉附著。
- 稱重:精確稱量樣品總質量(W?),記錄至0.1mg。
3. 測試過程
- 裝樣:將樣品放入脆碎度測試儀的轉鼓內,確保轉鼓內壁光滑,無雜質。
- 運行測試:
- 啟動轉鼓,旋轉100轉(約4分鐘)。
- 若藥典要求更嚴格(如USP),可能需旋轉200轉或更長時間。
- 停機取樣:測試結束后,取出樣品,再次用篩網清除表面粉末。
4. 后處理與稱重
- 干燥:若樣品吸濕性強,需在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。
- 稱重:精確稱量測試后樣品總質量(W?),記錄至0.1mg。
5. 計算脆碎度
\text{脆碎度(%)} = \frac{W? - W?}{W?} \times 100\%
- 結果判定:
- 若脆碎度≤1%(部分藥典要求≤0.5%),則判定為合格。
- 若結果超標,需重復測試(取雙倍樣品量),兩次結果均合格才視為通過。
三、關鍵注意事項
1. 樣品選擇
- 代表性:確保樣品覆蓋整批藥品,避免取樣偏差。
- 特殊劑型:
- 包衣片:需先去除包衣(若藥典允許)或直接測試(需注明包衣狀態)。
- 咀嚼片:通常不測脆碎度,因其設計為咀嚼后服用。
- 小規格片劑:若單片質量過小,可增加取樣量或合并測試后按比例計算。
2. 儀器校準
- 轉速校準:使用轉速計定期驗證轉鼓轉速是否符合標準。
- 轉鼓清潔:每次測試后徹底清潔轉鼓,避免殘留樣品影響后續結果。
3. 操作規范
- 輕柔操作:取樣、篩分時避免用力按壓或摩擦,防止人為損壞樣品。
- 環境控制:測試環境濕度過高可能導致樣品吸濕,需在干燥條件下操作。
4. 結果異常處理
- 超標原因:
- 壓片工藝問題(如壓力不足、潤滑劑過量)。
- 顆粒流動性差導致片劑邊緣磨損。
- 儲存條件不當(如高溫高濕)。
- 改進措施:
- 優化壓片參數(如增加壓力、調整潤滑劑用量)。
- 改進顆粒制備工藝(如濕法制粒、流化床干燥)。
- 加強包裝密封性,控制儲存環境。
四、不同藥典的差異
- 《中國藥典》:通常要求旋轉100轉,脆碎度≤1%。
- 《美國藥典》(USP):可能要求旋轉200轉,且對片劑形狀、尺寸有更詳細規定。
- 《歐洲藥典》(EP):與USP類似,但可能增加對特殊劑型(如多層片)的測試要求。
五、實際應用案例
案例:某批次阿司匹林腸溶片脆碎度測試結果為1.2%,超標。
分析:
- 檢查壓片記錄,發現潤滑劑硬脂酸鎂用量偏多(2% vs. 標準1.5%)。
- 調整潤滑劑用量至1.5%,重新壓片后測試,脆碎度降至0.8%,合格。
結論:潤滑劑過量是導致脆碎度超標的主要原因,需嚴格控制輔料用量。